母校情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七十周年校庆专栏>母校情怀 > 详细内容

一中往事1997

来源:原创作者:雷贤平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6日 浏览次数: 【字体:

几天前浏览网页,突然看到这样的一篇文章:《翠屏笔记之往昔篇——临一中,昨日现》,署名墨客1980,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彼时,我在高一(4)班,班主任却是语文老师雷贤平。犹记老师授课,讲解《长江三峡》时的陶醉及《长雨中登泰山》时的忘我。多年以后,当我浏览一中网页时,赫然有贤平老师的介绍。

虽然不知道墨客1980是谁,但他的文章真的勾起了我对一中,对一中同事的回忆。如同同学说的那样,操场西过,十七年前,却是高中一年级的教学楼,如今已经找不到它的足迹了,一幢拔起而起的科学楼取代了它。当年高中一年级的教学楼为两层砖头结构,共六间教室,一共六个班,一班班主任是林学舜老师;二班是肖峰老师(当年同我一起由三中选调上来,一年后去职,入六中),三班是丁少春老师,四班就是我,五班是苏光东老师,六班是曾培辉老师(也是同一年入一中的,他是由十中选调上来的,2000年左右去职,在深圳罗湖某一中学,偶有联系)。一、二、三班居楼上,四、五、六在楼下;一、二班是同一套教师,三、四班同一套教师,五、六班同一套教师。四班的老师,数学是丁少春老师;英语是刘积富老师;物理仿佛是陈淑珍老师,因为一年后她就离开了,高二时由林谷祁老师教学(林老师是07年左右去世,在他退休后的两年);化学是肖峰老师,高二由苏光东老师教学;语文是我。

当时高考还是3+2,理科考语、数、英加理化;文科考语、数、英加政史;高一没有开设生物课,高二时才有,由刘宝钗老师(98年左右偕先生戴祖武老师一同到厦门供职,戴祖武老师是同一语文备课组的,他到厦门一中)教学;地理是罗秋官老师,说到罗秋官老师,我想多说几句,他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八十年代北师大毕业的少有到县级中学,我就特别好奇,有人告诉说,他夫人在这里,他只好回来。2003年我们一同到省里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我们住在同一房间,还有一位是美术的骨干教师刘春霄老师,我们三人专业不同但来自同一学校,所以住在一块,当时培训三个月,我们就成了很好的朋友,这才知道原来那一年北师大的学生都回原籍,他就回到福建,然后就自然到了一中,这也许就是命运;也就在03年,他到了厦门六中,从网络上看,他现在是厦门六中的一位名师,也是厦门的名师。顺便也回顾刘春霄老师,刘老师是一位画家,在福建挺有名气,后来他去了厦门,去之前,他送了我一幅画,他的题名是一刻千金,即春霄一刻值千金之意,我把他的画装裱挂在客厅,一直到我离开一中,此画尚留在老家。体育是林杰才老师,退休了,与夫人一起住在北京,时有联系。数数那一届的同事,留在一中就林学舜老师、丁少春老师与苏光东老师,苏老师现在是一中的教务主任,有建树的同志。

当时校长是黄益盟先生,是一位很让人钦佩的校长,97年他去职,调往漳州市的某一中学(有人说是三中)任校长,估计现在应该退休了,他离开时,师生都很舍不得,排成很长的队伍欢送他,学生与老师的队伍从他宿舍的楼下一直排到大门口,那一届的毕业照校长的位置还是他,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他,听到他曾回古田几次,但似乎没到一中,也许到了,只是我不知道罢了。那一年我能从乡下中学选调到一中,真得感谢益盟校长,他讲的一句话我记得一辈子,你很朴实,你上完课后,我们就确定要你了。这是我到一中后他说的。他选择我仅因为我的“朴素”,当时听课的除了他,还有教务处的王家滋主任(现在退体在家)陆敏老师(时任教务处副主任,现供职厦门双十中学),有时与陆老师有联系,他现在在福建省名气很大,他在听我课时在画画,画的是陶渊明,当时我上的课是《归园田居》,他说听了半节课就可以,后来的一节半时间他就画画,这是他后来同我同一备课组时把画给我看同我说的话。听课的还有张灼然老师,当时上课的班级就是他的班,高三文科班。那一个班里有人上了北大。后来灼然老师与我成了很好的同事,关系相当的好;他后来是组长,在他领导下,语文组很团结,成绩也很突出,他于08年退休。

那一届学生我还能记起一些,因为他们是我在一中的第一届学生,高一学年之后,高二进行文理分班,(1)(2)班成为文科班,班主任是林学舜老师与谢丹东老师,(36)班是理科班,班主任不变。(4)班有几位同学选择了文科,女同学中有陈华珍,何晓燕,林艳静等。华珍后来成了我同一战壕里的战友,我曾听过她的课。男同学中有李坚(原是班长,在福州),张晓华(听说在电视台,至于哪个台就不清楚了),雷贤文(去了北京,以前也有电话,后来也没了消息,陆文平老师一直以为是我的兄弟),姚轶群(上了中山大学,在中大工作),陈育端,一位戴眼镜的胖胖男孩子,还有一位吴剑文同学,大概就走了这些同学。于是又加进了一些同学,其中有周若鸿,(上了南京大学,在上海工作),林晓华,王夏容(听说曾在县公安局,后来到了省城),江居旺(在福建的某家航空公司),林少杰(在福州),陈新行(在福州)陈维芳(福安的同学)与余锦芬,她们都是从二班来,似乎。其他的就不记得了。

以后的班长是许光汀(现在宁德市人民政府)。陈智敏是团支书,郑晴是文娱委员,记得她说过,我什么都不会,(意思是文娱活动不会),后来上了北京的一所军校。上军校的还有林为庆,后来有见过他一面,还有陈晓伟;上公安的除了王夏容外还有林志勇,在厦门;说到林志勇自然就记起雷岩飞,他们是同桌,高三临近毕业还争吵过一次,两人被我批了一顿,也在厦门;成绩很好的还有饶厚和,当时他的数学是班上最好的,他一直想上北京邮电,那几年北邮简直是疯狂,录取线比清华北大都高,他没有去成,就成了南京邮电的学生,现在福州;和他关系很好的江昊,上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在厦门工作,在厦门的听说还有丁洁萍,上的是华中师范大学;还有黄欢,还有林滨,还有在师大当老师的王孝振,在读博士;还有余芬,有联系过;还有林素珍,还有可能在福州工作的还多一些,有明兴;有龙胜,他曾在青岛工作,学的路桥设计院;吴晓梅,学的是气象的;林翠娟,当时她是班上的体育委员,她的跳高记录留了很久,一直我离开,不知现在是否被新同学打破;还有陈睿,她父母与我都熟悉。在宁德工作的有张剑平,胡敬辉,许光汀,胡秋惠,这是胡敬辉告诉我的;说到胡敬辉就想起了陈劲晖,他们名字读音相同,后者是女同学,上了同济,说是在上海,林田心也在上海,他父亲是林永春老师;当年六十人,似乎没考上的只有四位,一位吴姓同学,一位黎姓同学,一位雷姓同学,一位陈姓同学,也有当老师的,陈艳、张兰云;不知道传闻是否真实。当然最不能忘记是林瑞光同学,他是县医院的医生,麻烦他最多;肖新恩也在医院,是医生,也是经常麻烦他。听说潘龙清也在县城;医生中还有余碧菁,在福州。在深圳的有施义忠。还有一些同学如陈碧云,陈延武,施义忠,陈榕华,还有墨客1980所言的两兄弟——陈家明与陈家亮。当然还有一些不知在哪工作,比如刘凌斌,林小芳,林方伟等。不知道已经回忆起多少学生,老师与学生是两条直线,偶尔交集到一个点上,然后又沿着自己的轨迹继续前行;佛说五百年的一千次回眸才换了今生的擦肩而过,一年、两年或者三年同在一个教室那是多少次的回眸呀!所以我也才会回忆,既是做为对一中的回忆,也是想别让过去的就这样过去,让它定格在记忆的某个深处,以后我老了,也许会偶尔翻起这些,那就叫回忆与慰藉,就像一部名著所言,“当我回首往事时……

 

 

[打印文章]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