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长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走进一中>校史长廊 > 详细内容

郑慕韩:献身家乡育英才

来源:作者:胡嘉谋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7日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6月底,笔者前往福建医科大学教师宿舍探望90高龄的郑慕韩老先生。先生精神矍铄,兴致高昂,滔滔不绝地与笔者畅谈他的教育人生,并赠送其手书回忆录《九秩老人回忆教育生涯》小册子给笔者。回校后,笔者反复品读他的回忆录,从中,读到了老先生的一片赤诚丹心——一片矢志教育、无私奉献的赤诚丹心。作为他的弟子和教育生涯的引路人,笔者不禁感慨万千。适逢古田一中校史资料编委会向笔者约稿,故用笨拙之笔写下这篇文章,以表达对恩师的感激和崇敬。

    郑慕韩先生依然英气逼人

建国前夕,古田教育事业百废待兴,急需大量人才。1949年7月,年仅22岁的郑慕韩老师以优异的学业成绩毕业于英美教会联办的福建私立协和大学化学系。协大的设备和图书多来自美国,师资阵容强大,解放后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就有九位学部委员(现名院士)来自此校。是年8月,在协大化学系主任甘景镐教授的推荐下,郑老师毅然听从家乡的召唤,应黄先修校长之聘,回到华侨捐资兴办的私立玉田高级中学任教。

当时玉高创办不久,校舍只有一座两层砖木结构的大楼“华侨大厦”。名为大厦,其实是个空壳子,楼内只有几间教室、几间宿舍和一个办公室,设施只有桌椅、床架、黑板等,办学条件极其简陋,生活非常艰苦。学校虽然春秋两季都有招生,但全校仅有6个班级。学校师资极为缺乏,初出茅庐的郑老师一来报到就接受了黄校长的安排,担任数学与物理两个学科的教学任务,在高中三个年级同时教学。高一教三角函数,高二教立体几何,高三教解析几何和物理,一周共22课时,全部安排在上午,几乎每天上午均有4节课。数学三个年段要备三种课,另加高三物理,郑老师一天要备四种教材的课,教学工作量之大,负担之重,可想而知。另外,郑老师每天还要在家校之间往返奔走三四公里,起早摸黑,十分辛苦。但他凭着扎实的数理学科功底、年轻人特有的干劲和对山区教育的热情,不惧辛苦,不怕劳累,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一线,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教书育人。后来,玉田高中和县立初中合并成立古田第一中学,学生数逐年增加,班级增多,他逐步变为只教高中物理。刘美珠老师调走后,他才正式转为专任高三化学教师并兼任理化生教研组长。

建国之初,各条战线都需要人才。郑老师本来就是协大的高材生,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山区,另谋高就。解放初期,政府接管全国教会大学,协和大学与福州其它学院合并重组为福州大学。1951年1月,郑老师被恩师化学系主任甘景镐先生聘为助教,并已在校内公榜,但他服从山区教育的需要,不考虑个人名利地位,继续留守在玉田高中任教。此后,又有在东北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的唐学明同学来信邀请他到科研部门工作,省科普协会成立时甘景镐主任推荐他去担任秘书工作,文革期间甘景镐主任为国防科工委在闽清办一个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工厂要他去当助手等多次机会。恩师学友的赏识、看重与厚爱,多次邀请他去高校、科研等单位任职,他都一一谢辞了。

当时,古田山区能出个本科大学生,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了。而大学生毕业后能回归故里在中学任教,那更是一桩不简单的事情。如果当时郑老师选择科研机构,他肯定会成为出色的研究员;如果到高校教书,他也肯定会成为名教授。如果……没有如果!相反的是,郑老师做了一个最质朴的选择: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古田山区教育事业!

郑老师的选择,就是选择清贫,就是选择奉献。他认为玉田高中是古田在南洋务商务农垦荒种橡胶的爱国侨胞和当地乡贤在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捐钱捐物兴办的,这种热爱国家、热爱家乡,为家乡办教育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作为教师,不仅要向侨胞和乡贤表示深深的谢意,而且一定要办好玉田高中,不要辜负他们的期望。正因为如此,郑老师40余年如一日,初心未改,矢志从教,谢绝了省内外的一次次聘请,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古田教育,把大爱洒在古田山区,默默无闻地扎根在古田一中当好一名称职的数理化教师。

在40余年的从教生涯中,郑慕韩老师一贯以教育事业为重,凭良心做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以顽强的毅力努力克服。50年代师资严重不足,学校没有数学、物理教师授课,年轻的郑老师就迎难而上,身兼多科教学,躬耕课堂,引领山区学子成长,最多时曾经同时担任8个班的课程,成为学校数理化教学的顶梁柱。他除了始终服从组织分配与乐于奉献外,还呕心沥血,勇挑重担。他担任过班主任工作与生管工作,而且总是对学生关爱有加,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做学生的表率。由于长年累月的辛勤劳作,终于积劳成疾。这期间胃出血总共有十余次。胃小出血,他不愿因此而耽误了学生,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在宿舍休息两三天后,一边吃药一边一如既往地为教育教学工作而忙碌。即使是胃大出血,他也来不及等到痊愈就回到了课堂,因为他放心不下学生。1954年与文革期间曾因胃大出血两次住院医治,但都是稍微好转后又去上课。其中有一次,上吐下拉,出了很多血,医生怀疑是否得了癌症。后来在福建省立医院作了胃切除四分之三的大手术,术后身体略有好转,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由于紧张而劳碌的教育教学工作,郑老师除了患有胃病外,还患有严重失眠症、肝炎和高血压。患失眠症他就吃安眠药,以保证正常工作。后来成为习惯,直至现在他每晚都必须吃安眠药,才能睡好觉。1962年,郑老师在学校参加开荒、种地和施肥的劳动,由于劳累过度,不慎染上了甲肝病,虽住院医治一个多月,但在肝功能未见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又去上课,结果导致肝病复发,病情加重,后来只好赴榕医治。高血压病是在动胃手术时发现的,血压经常都在180/120,即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20mmHg。每逢到医院看病,县医院钱本耀院长、福建医大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曾开淇主任总是劝他不要过度劳累,要住院治疗,多次为他开出住院证明书,催促他向学校请假住院治疗,但他认为学校教学需要他,学生又争着要到他所任教的班级上课,为了让更多学生能考上名牌大学,他认为身体还支撑得住,不愿下火线分心去医治高血压,义无反顾地坚守在一线教学岗位。

1964年11月福建师院化学系古田一中实习队留影,前排右二为郑慕韩先生。

郑老师就是这样长期以积极的态度、乐观的精神、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斗争,住院期间仍旧牵挂着学校工作,身体未康复又投入紧张而繁重的教学工作,他宁愿牺牲自己的健康与利益,也不放过全心全意为学校工作的机会。他把精力都献给了教育,把爱心都献给了学生,这不正是在传递着强大的正能量吗?难怪郑老师深受社会的好评和学生的爱戴。

由于五、六十年代特殊的社会背景,郑老师在政治上多次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文革”期间,郑老师和全国许多知识分子一样,被打成了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经常受批挨斗。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到校办五七工厂工作三年多,既当采购员,又当工人,还当技术人员。他经常奔波于宁德、福安、霞浦、福州、南平和三明等地想方设法为工厂采购所需的设备与原材料等,确保校办工厂正常运转。他在校办工厂研制农药化肥、生产肥皂、糖化饲料等,指导技术工作;他不辞辛劳,积极“改造”,毫无怨言。“文革”结束后郑老师得以彻底平反,作为一名忠诚教育的教师,他仍矢志不渝地教书育人。

郑老师就是这样以其高度负责、稳重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辛勤奉献、不计得失的高尚品质,淡泊名利,献身教育,甘受冷落,艰难跋涉,执着坚守在古田一中这块教育责任田里播种耕耘,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教育人生之路。他作为在教育战线奋斗40余年的山区教育拓荒者,作为古田一中教师队伍名副其实的元老,作为古田一中化学组的老前辈,为提高古田一中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郑慕韩老师是全省首批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化学会会员,省教育学会与化学教研会会员,曾任地区化学教研会副理事长、县科协理事学会和县化学教研会理事长、县高评委主任委员、市高评委化学科组长,曾多年担任理化生教研组长与化学教研组长,多次被评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

他经验丰富,业务精湛,勤奋严谨。他长期担任高三化学教学,总是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耐心教好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他注重因材施教,生怕学生对化学知识不理解,总是将基础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讲,尽可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让每个学生理解掌握。他重视课外科技实验,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余辅导学生,他总是耐心细致,对学生关怀备至,育人有方,成为学生们真正的良师益友。他所教的学生高考化学成绩十分突出,65届校友倪玉营等6名毕业生同时考入天津大学化学化工系。恢复高考后的78届高三(5)班是个快班,该班学生高考化学成绩几乎都是90分以上。笔者当年有幸成为这个班的插班生,在郑老师的悉心教导下,高考化学成绩居然高达96分。笔者选择宁德师专化学专业(现宁德师院化学系)学习,毕业后又回到母校古田一中任教。郑老师对初涉教坛的笔者奖掖有加,寄予厚望。如果说笔者在教育教学中曾经取得了一点点成绩的话,那实在是与郑老师的谆谆教诲分不开的。

郑老师非常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他认为实验有益于消化理解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同时会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多做实验,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法宝。长期以来山区中学办学条件差,实验仪器和药品缺乏,他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做好分组实验。同时,他还充分利用自己与福建师大化学系老师的关系,争取到许多由师大化学系退役的化学仪器与药品,作为学生课外小科研之需。实验常会消耗药品与损坏玻璃仪器,兼任理化实验管理员的他每年都要利用暑假冒着酷暑去福州采购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以确保化学实验尽可能做到两人一组。长期以来,高考总复习都布置化学实验展览,展出实验装置、实验图表、实验思考练习题,提供实验药品让学生重做实验。他还带领化学组教师举办化学实验晚会、试行过实验操作考试等。正因为重视实验教学,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很高,古田一中历届高考化学科成绩分别在闽侯、南平、宁德地区名列前茅。这与郑老师潜心教学、艰辛付出是分不开的。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辛勤培育,桃李芬芳。从教40余年,郑老师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改变了不计其数的山区学子的人生轨迹,为中国名牌大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如53届校友著名物理学家赖启基曾任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53届校友秦振声曾任上海热化厂厂长、高级工程师,53届校友陈祖炳曾任厦门大学化学系主任,54届校友刘品端曾任江西水利厅厅长,55届校友著名力学专家秦寿珪曾任北京大学力学系主任、党委书记,58届校友张洪炎曾是全国铸魂金杯奖获得者、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58届校友著名医学专家杨承栋曾任上海市胸科医院内科主任,64届校友雷淼镔曾获得大校军衔、系北京总装备航天指挥控制中心高级工程师,81届校友甘景梨系济南军区某中心主任、师级干部、主任医师,83届校友王承党系福建医大附一医院消化内科教授级主任医师、博士。

郑慕韩老先生一家

收获只属于付出了汗水的人。郑老师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了汗水、泪水和心血,收获的自然是充实和那沉甸甸的硕果。古田一中的高考红旗上,有他点点滴滴的鲜血;学子春风得意的征途上,有他默默耕耘的足迹。郑老师用心去教诲学生,用情去培育学生,报效桑梓,奉献山区教育,他无愧于心,无悔于他的教育事业。

四十余载风雨沧桑,三尺讲台铸就师魂。郑慕韩老师守望着自己的教育理想,谱写着自己的教育人生,真正实践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心一意为古田山区教育和古田一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古田一中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他辛勤耕耘的足迹,古田一中的一草一木都浸润着他教书育人的深情。而这,正是古田一中老一辈教师一生奉献教育的真实写照,也正是古田一中老一辈教师为人师表的师魂所在。

郑老师虽然早已退休,但他却依然怀着一颗爱心,情系山区教育,关心学生成长,关注一中发展。作为他的学生和古田一中化学组的晚辈,笔者谨向这位古田化学界的泰斗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衷心祝愿郑老师好人一生平安!

                                           

胡嘉谋,古田一中高中1974届校友,1980年宁德师专化学专业毕业后即任教于古田一中。中学化学特级教师。1998年6月至2012年8月任校长。1989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2016年获评福建省第四届杰出人民教师。

 

(选自古田一中校园文化丛书之《三山往事》,江元堂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版。本文如与原书有出入之处,以原书为准。)

[打印文章]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