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长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走进一中>校史长廊 > 详细内容

我的恩师黄育涛先生

来源:作者:杨安细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5日 浏览次数: 【字体:

1979年,我15岁。8月下旬,我在吉巷家中接到录取通知书,得知自己已被古田一中录取为高一新生。

当年交通不便,从吉巷到古田城关的行车时间需要两个钟头多。我按通知时间到一中办公楼注册时已经过午,负责注册的老师已经下班。我与三哥就去看青砖墙上贴着的新生红榜,从第一张看到尾张第八张,点卯般一个个名字点过,终于在尾张高一(8)班的50个姓名堆里看到自己和陈辉名字。陈辉与我在吉巷中学初中同班,现在又同班,我心里自然很高兴。因为知道上一届很会念书的吉巷陈建铨、陈炳汀、黎化银、郑振书诸学长在古田一中高中78级的(3)班,他们那一届的快班是(1)(2)(3)班,读两年就可以参加高考,而我现在被排在这一届的尾班,心里有点慌。我就对我哥说:“城关的孩子很会读书呀,我分数考这么高还被安排在尾班。”我哥说:“等有人来注册时问一下情况。”等到下午上班时间,陆续有人来注册,我就趋前问情况,知情者说:“(8)班是快班,读两年就可以参加高考。”听到这话我内心一阵惊喜。

办公中的黄育涛先生

 

注册这天,我见到了班主任黄育涛老师。黄老师给我的印象是:四十左右,身材中等偏瘦,仪表堂堂,不吸烟,讲话语调平缓,外地口音,言语不多,目光笃定,平静中透着威严。

随着上课和班会见面时间的叠加,以及来自多渠道的信息,我们对黄老师的了解也更多起来:他出生于闽清县的书香门第,系华东师范大学高材生,从教十余年,教学经验丰富,性格温和,爱护学生,板书写得好,上课守时,有儒者风范。

黄老师的粉笔字和硬笔字端庄清秀,温文尔雅,点画间透露出几分灵气与智慧。字如其人,从中可见老师内心的达观与宁静。他的字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我平时上课做笔记会有意无意间临摹他的板书,然而胸中缺乏那份气质与淡定,总是写不像。老师笔尖轻轻带过就形成优美造型,我却提不起来,只知按下,笔尖都穿透纸背了,字迹依然呆板生硬。倒是高小莹比我聪明,她下笔娴熟,运笔轻盈,临写得像;陈辉硬笔字老练,写得也比我好。

由于爱好书写的缘故,我当了黄老师刻蜡板、印复习资料的义工。这是一份令我无比自豪的工作。两年间我在物理教研室刻写了大量物理习题等复习资料,有些还要一并手工油印。刻蜡纸所垫的钢板有着斜纹的凹槽,蜡纸铺在钢板上要与斜纹有一定的交叉角度以利刻写,下笔不能用力过度而穿破蜡纸。如果手指握笔不稳控笔不牢,钢针笔尖就会趁势滑入斜纹沟里,刺穿蜡纸,油印时卷面形成黑渍,字迹模糊,刻写就算失败。由于手指用蛮力夹铁笔,用力刻写形成手茧,至今中指末节还留有隆起的手茧,这是幸福的手茧。

我们做的物理习题颇有典型性。老师平时从其他名校交流来的资料中筛选典型例题,也从教研室和个人订阅的资料中挑选例题,借助蜡纸和油印工艺,让全班同学受益。他对物理学科深有钻研,能入其法眼的都是出彩的例题,有着夯实基础和提高拓展的双层意义。同学们借此题库开拓了视野,提高了逻辑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站到了解题新高度。在黄老师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引领下,同学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很快掌握了解题技巧,并将解题方法运用于其他学科,更主要的是同学们的思维方法和眼光已不同于往日。逻辑思维和综合运用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种能力,在黄老师持之以恒的日常教学中,同学们的这两种能力都得到了很好训练,开启了思维天窗,学会了谋事处事的思维方法,而这种思维方法正是个人立世谋生非常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黄老师一直关注我的字。高一第一学期末,老师唤我去他家里为(8)班同学填写学籍卡片。1980年2月10日(旧历十二月二十四祭灶日),我在老师的平房宿舍房间窗下填写学籍评语和成绩,桌子小,几件木家具极端简陋,房间狭小,分前后间,两间连着,一间厨房位于前间房间窗户对面的一排平房厨房区内。抄写过程中彼此没有多少言语交谈,他惜语,我木讷。但我心神平静,心旌轻飏。我填写完内容,在每份卡片评语栏的末了位置钤上老师的小名章,收拾起书包,迈起轻快的脚步离开。

第二学期暑假,陈辉与我一起为班级又填写一次学籍卡片评语和成绩。他抄写一部分,我抄写一部分,任务完成得很快。

时光不居,一晃三十六年。许多事件及过程都忘了,但我对1980年2月的那次抄写经历始终没忘,那平房,那穿过厨房区的过雨亭式的过道,那阴湿天气朽木的㾞味,永远镌刻在我记忆的深处,而老师鼓励信任的目光,成了留驻我心田的一道金色阳光,一直没有消去。

高二时,(8)班的教室调整到快班区——那只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每层三间教室,两条楼梯通楼上,青砖黑瓦,杉板砖柱,二层走廊边用杉木做围栏。(8)班教室在这座楼东向一层头间,教室外的走道是过雨亭式的走廊,一侧通向实验室,一侧通向一座砖木结构的公厕。我与黄肖峰坐在教室尾排靠门边,“离厕所最近,离天堂最远”是当年的戏谑之语。坐过尾排的还有陈辉、陈新闽、谢丽川、赵剑清、吴晓明诸君。由于树影和廊柱的遮阴,这间教室光线不够好,阴雨天我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上课时就边听边抄黄肖峰笔记。肖峰做课堂笔记一丝不苟,也乐意让我抄。

从走廊北走下砖砌台阶,第一间就是黄老师办公的物理教研室,门从侧向往里开,房间空间大,这是多人共用的办公室,摆着许多张办公桌椅。我就是在黄老师的办公桌上刻蜡板。当年学校对寄宿生晚自习作息制度管理很严,一到下自习时间,通知下自习的铃声就响起,片刻后就熄灯。寝室也一样。黄老师为了让寄宿生多点时间读书,便配了一把物理教研室钥匙放在寄宿生那里,谁要去就结伴去,要求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爱护财物,不得影响他人休息。男寄宿生常结伴去那里看书做习题,延长了晚自习时间。

三年课程要在两年内完成以应对高考,同学们在快班的光环下明显感受到压力。而黄老师作为班主任,其心里承受的压力比任何同学都大,这从他理着的平头短发就可看出,青丝中增添了许多白发,这年他41岁。为了缓解同学们紧张的情绪和学习压力,老师就利用班会课为同学们讲解读书复习技巧,分析长短,鼓舞士气,指引方向,要同学们不气馁、不浮躁、不偏科,放下思想包袱,以平常心应对复习和考试。还请王淑英同学教唱歌。这一群十六七岁少男少女果然听话,很快就放下思想包袱,教室里上下排之间又有了笑脸笑语,下课后的走廊上又重现了嬉戏的身影。

黄老师富有儒者风范,在他身上显露着古代儒者为人处世方面众多优雅的修养。他的潜意识里,一定有着黄氏先辈读书人上善若水的理念和兼济天下的思想,其家风影响着他,他恪守祖训,不断读书,不停思考,善念善行。从他当知青插队起一路走来,从不趋炎附势、争权夺利,从不与人交恶、切齿瞋目,而是注重操守,知恩感恩,公平处事,清廉清明,极富责任心同情心,这从诸多方面可以印证。他从来没有看轻成绩差的同学,总是一视同仁,精心帮助,不离不弃,体现了为师者的宽阔胸襟。他在关注培养尖子生的同时,更将目光投在普通学生身上,力图引导普通学生能成为有为者。所以,劳动课他会亲自带领我们在校园班级卫生责任区清理水沟、剪枝芟草,到离校园很远的龙亭劳动基地为茶树薅草施肥。劳动中,他只顾守着自己的地块埋头干活,从不颐使气指,指手画脚,他是用实际行动给学生传导劳动的意义和谦和的美德。他要同学们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他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

光阴荏苒催人老。当年懵懵懂懂的少年如今都已五十出头,经历了人间风雨,岁月的湔磨让我们也都有了皱纹白发,回忆成了我们闲暇时的功课。我仿佛感觉时光并未走远,思绪常常回到母校,徘徊在曾经的教室、宿舍和枇杷园。高小莹、陈志勇和陈皓等许多同学,被黄老师和倪可源、李扬强、赖再、魏公华、张友俤、蒋自强、郑慕韩、李葵、李幼燊、林春森、余根尧等老师提问,站起作答时或嗲声嗲气、或童音童调、或从容不迫、或赧颜慌张的情景依然那么清晰可爱。还有许多旧事成为我永久的记忆而时常被我静思回想:邱维锥和我乘夜间在小操场练习武术,肖国文用英语作业本摊成人字形覆盖在脸上以驱蚊入睡,黄聿善偷摘枇杷时在树下对黄伟喊“伟喽,哈剌给佤,哈剌给佤”(“哈剌给佤”是古田鹤塘方言“那粒给我”之意)……

前贤讲,一生能遇到一位好老师,就算是幸运的。从吉巷中学考入古田一中高一(8)班,这是我生命中的一次重要飞跃,算是莫大幸运。而又遇上正值壮年的黄育涛老师,作为班主任,他两三年间与其他科任老师同心勠力,同甘共苦,密切配合,全身心投入,用知识和理想启迪我们智慧,培育我们成长,引领我们腾飞的过程和结果,无疑是我乃至全班同学今生的至幸,是我和同学们引以自豪的向上的精神力量和不可再生的精神财富,一生受用不竭。

1981年7月,高二(8)班全班47人(余永平、彭能云、肖国文已跳槽到文科班)参加高考,当年上线20名,陈志勇、高小莹进入中国科技大学,林兆艳进入清华大学。还有许多同学都进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未上线和不去念师专的同学继续念高三。黄老师继续担任高三(8)班班主任。

8)班是黄育涛老师一生教学生涯的心血所在。如今,(8)班的番号留在了古田一中办学的某个历史瞬间,成为了历史,但它的存在和经验成就永远与中学特级教师黄育涛老师的名讳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我们以他为尊,他以(8)班为荣。

古田一中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杨安细,古田一中高中1981届校友,先后毕业于福建林学院和福建省委党校研究生班。曾担任古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县审计局局长等职务。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宁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任职于县审计局。

 

 

(选自古田一中校园文化丛书之《三山往事》,江元堂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版。本文如与原书有出入之处,以原书为准。)

 

 

[打印文章]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