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领悟《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9日 点击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之时,全党乃至全国人民,都注定依照自己的期待和标准评价会议成果,这一次也不例外。面对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都进行自己的认识、理解和解读。请各班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全文理会精神。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什么倍受关注?

    中央公布会议召开时间之后,与会议相关的问题都成为社会热点,为什么引起媒体与社会的如此关注?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三中全会”富于象征意义。35年前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一转折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包括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清理了历史重大问题,恢复了民主集中制,作出了改革开放和农村改革的新决策。一句话,这是一次改革中国历史和未来的会议。

    第二,包含着人民群众对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的期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不管是开局的中央八条规定,还是习近平、李克强一再强调谈改革的重要,让人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正是由于良好开局和对深化改革的重视,而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拓展了人们的想象空间。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党的执政理念一般通过会议决定表达,同时这一届班子上任一年,到了为今后五到十年设定蓝图的时候。

    第三,中国社会乃至党的建设积累了大量矛盾和问题,已经到了无法绕过,必须迅速解决的时候。十八届三中全会处在新的历史转折期、发展期,或者说处于新的历史座标点上。中国已经取得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发展成就,但同时也积累大量矛盾,这既有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同时还有政治领域的,所有矛盾问题都带有深层次性,非小修小补所能解决,必须进行深层而又全面改革。由此而言,是内在的需要决定普遍的吁求。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哪些新看点?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打出“改革”的旗帜,并且是“全面”和“深化”,这已经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和尺度。这甚至说包含两大含义,一个是邓小平确立的改革开放发展道路将得到继续,另一个是十八大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会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

    第二,改革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政治任务。决定强调,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就意味着我们对现有的体制制度现实状况有清醒认识,同时有对改革复杂性和难度有充分准备。强调长期的政治任务,决定已经告诉我们:“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第三,宪法法制仍然是改革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决定进一步强调,“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这实际上强调的是中国在继续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第四,明确了改革的目标、路径、原则和要求。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原则和要求:“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政府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第五,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原则。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中的平衡点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原则和要求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六,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对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三、我们该怎样正确理解把握进而贯彻《决定》精神?

   第 一,《决定》是纲领性文件,不是具体操作规范,关键是把握内含的政治理念。依照大众的迫切心态,《决定》应当告诉大众所希望解决问题的全部对策。其实,《决定》不可能直接规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文化体制的具体改革,尤其无法确立具体操作性目标。也就是说,决定主要明确指导下一步工作的纲领,有了大决策,大量改革就会在今年的工作中应运而生。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领域的改革十分巨大,但却存在于全过程,产生于“改革开放”这一纲领的产生。

   第二,《决定》确立的是价值坐标和评价标准,不是固化形态,关键是弄清党和政府的努力标准和前进方向。如上同理,一部伟大文件,是因为其为我们确立的是一种清晰的价值坐标,以此引领社会。任何涉及具体目标和做法的文件都是阶段性的,走不远,毕竟社会是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不可能固化于一种状态,而一旦固化意味着僵化。甚至西方许多影响巨大的文件,包括英国大宪章、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等等,都反映着这样的特点。当然,二者不完全具有可比性。

   第三,《决定》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不是具体体制制度设计,关键是认清设计思路和走向。政治纲领主要解决政治认识,而政治认识也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年邓小平设计中国的改革道路,也非把话说尽,而是强调做后说,强调不争论。社会和政党在许多方面是相一致的,重大发展走向不可能尽数抛出,很重要的是从方向中感知一种精神的脉动,在此基础上将自己引入改革的洪流,既作追随者,同时又作开拓者。这一点对于富于担当精神者更显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