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满园||有亭翼然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9日 点击数:

《说文》云:“亭,人所安定也。”亭原是供人休息、乘凉、观景的建筑,因其造型轻巧,于是便多用于园林建筑之中。历史上名亭不少,如醉翁亭、快哉亭、放鹤亭之类,而文人雅士在亭中把酒纵谈,吟诗题壁,他们的诗作也伴随着亭的名字流芳百世,给亭增加了不少雅趣。

我们古田一中建有三亭,一名凝香,一名沁心,另一亭还未命名。三亭在校园内各居一隅,相映成趣。

沁心亭坐落于培英楼与毓秀楼之侧,乔木芳翠之间,它建于2016年6月。远远望去,乌木建成的亭子不甚起眼,可自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古拙。亭的六角微微上扬,如同一位饱学之士微微颔首,含蓄蕴藉。走入亭中坐下,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可谈心,可饮茶,可吟哦。傍晚或是清晨,常有学子在亭中埋头苦读,此时的沁心亭便是书斋一般,也别有一番韵味。

沁心亭之侧,便是学校新修的一条红砖小路的起点。沿着小路漫步,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即使人在路上行走,群鸟也不会惊起,果然是“猿鸣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曲径通幽处,幽径忽然一转,转角处有亭翼然,这便是那未名之亭了。未名亭形似沁心亭,可是它地处偏僻,便如同那花木深处的禅房,颇有幽雅意趣。有时山风吹过,落叶簌簌而下,“落叶满阶红不扫”。站在亭前阶上,微风拂面,鸟鸣声声,便也想诗兴大发地在亭中挥毫泼墨,题上两句,却常常苦于胸中无墨,只能望亭兴叹了。茶余饭后,来亭中小坐片刻,悲者会有感于风月,想起“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于是涕泪满襟;乐者会看到春和景明,想要“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达者倚亭而立,任山风满袖,有感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别了未名亭,沿小路继续行至尽头,右拐,眼前忽然一亮,景物蓦地开阔起来,便是校内大道,是三座雅致的教工宿舍。面前的小山丘上雄踞一座大亭,双层的飞檐,六角高高扬起,这便是我校最为有名的凝香亭了。此亭一改前两亭的风格,被漆成亮丽的棕黄色,顶上覆着光滑锃亮的黑瓦,配上檐下镂空的雕花,雕梁画栋,甚为美丽。兼以亭的内侧所饰的水墨画“玉田八景图”,整座亭散发出的古韵更加浓郁。亭的六根大柱上挂有三副对联,最为惹眼的当然是正门所挂的那副“溪山胜迹流连朱子,学府丰姿奋发青衿”,既缅怀先贤,又勉励学子。扬强先生大笔一挥,果真不凡。亭内另外两联是“满院书声谐鸟语,四时花气绕亭阑”和“月下清谈生雅趣,功余小憩长精神”,分别出自扬州卜用可先生和建阳王耘先生之手。正如联中所云,在此可听书声琅琅,鸟鸣声声,可感花气袭人春自暖。此刻若携同几位好友,在亭中煮茗闲话,手摇蒲扇,将那“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俨然便有魏晋名士挥麈清谈的君子之风。偃仰啸歌之中,亭中之人也许会像竹林七贤一般青史留名。一觞一咏之间,亭中可能会诞生出《兰亭集序》那样的千古文章。羽扇轻摇之际,也许会有一场震古烁今的辩论,后人对此津津乐道,说在宋朝的朱熹和张栻之后,竟也会有几位文人有这样的雅趣。亭名凝香,自是要凝天下之香,无论是花香、书香,都可为此亭增胜,无论年龄、长相,你我都可为此亭红袖添香。

如今凝香亭已是一中的一张名片,它所凝的自然也有一中的岁月沉香。一中从凤埔深处的凤岗山上走来,那时的一中,还有着初出茅庐的青涩,那时的学子,还带有些许五四时期的神气。此后,一中迁到了旧城的龙首山,溪山风雅,她在这里得到了进步与发展。最后,一中定格在了如今的松台山上。辗转三山,古田一中已经脱去了曩日的年少轻扬,她如沁心亭、未名亭一般成熟稳重,使人心安。可是她内在的青春却永远不老,正如凝香亭的华丽与张扬。你可曾看见“集体舞”那跃动的舞姿?你可曾听见“校园歌手大赛”那充满激情的引吭高歌?校园里跳动的是青春的旋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每一个学子都默默许下心愿: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

在凝香亭内纵目远望,在那被树丛和教学楼遮挡的地方,沁心亭、未名亭与凝香亭遥遥相对,三亭三山,光阴荏苒,在岁月的长河之畔,有亭翼然。

 

李满园,古田一中2016级高一(13)班学生。

   (选自古田一中校园文化丛书之《三山往事》,江元堂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版。本文如与原书有出入之处,以原书为准。)